原材料價格如脫韁野馬一路狂飆,把訂單逼到擁有成本優勢的一級、二級廠。多數人受損,少數人獲益。
美國單邊主義與關稅戰引發的產業鏈外遷,迫使市場重新洗牌,少數有能力出海的企業笑納大禮,大量企業被淘汰。
而真正改變行業生態的是消費者個性化與多樣化需求掀起的小單快反訂單巨浪,這一趨勢是對傳統印刷包裝的徹底顛覆,除了極少數單品智能工廠能存活外,大多數傳統制造工廠將被無情淘汰。
印刷包裝制造業的生態,正被單品智能工廠強力重構,留給傳統包裝企業的時間不多了。
許昌裕同:精品禮盒智能工廠
在許昌裕同的智造車間,技術工人們通過電腦顯示屏與工業機器人進行人機對話,而機器人則精準且高效地揮動手臂,完成送料、裁剪、成型、搬運等一系列復雜工序,僅需不到20秒即可產出高端包
裝彩盒產品。平均增效48%,預計每年節約人工耗時成本近20000小時。
許昌裕同總經理加金良透露,過去需要10多名熟練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僅需一條自動化生產線便能輕松應對,這不僅降低了15%的生產成本,還大幅提高了30%以上的生產效率。

這家燈塔工廠通過供應鏈協同、設備智能化改造、數字化系統等環節實現天地盒、書型盒、煙盒等標準單品的自動化突破。未來,所有這類產品的訂單,都將被虹吸,傳統精品盒工廠將無立錐之地。
中山中榮:卡盒類智能工廠
在中榮印刷股份中山智能工廠,每天有2000款產品交付,8000次半成品周轉,有3萬種新舊材料吞吐……在這里,數萬種原材料、規格材質各異的印刷品,實現無人倉儲、生產調度、自動運輸,并且從不出錯。
通過數碼印刷設備、數字化系統管理、以及智能立體倉庫,中榮股份可以輕松實現卡盒類產品的小單快返訂單交付。隨著終端品牌的SKU爆炸式增長,營銷活動越來越頻密,大量卡盒訂單將匯聚到這類智能工廠。
惠安南王:包裝袋智能工廠
在福建南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安二期智能產業園,可實現年產超27億個環保紙袋、95億個食品包裝、20億個無紡布袋、超2m³標簽票據,滿足客戶的小單快反需求。
南王通過引進國際領先的智能化生產線,結合自主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了高效、精準、低碳生產。未來,外賣紙袋、購物袋類的小單快反訂單,將被南王收羅一空。
上海紫丹:食品包裝盒智能工廠
在紫江企業上海紫丹智能工廠,通過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實現人員減少10.2%,銷售額增加25.4%,OEE增加31.9%,質量損失率下降33.1%,單位產品成本下降5.1%,產品質量追溯耗時從2小時縮短至幾分鐘。
紫丹智能工廠把生產設備相互聯網接入平臺,以無縫非侵入方式讓各系統具備數據接口,集成數據,支撐生產運營協同分析和決策,實現數據驅動智能制造,推動自動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根據小單快反訂單的現狀,公司通過條碼識別、機器人等技術,開發實現了不同產品從預先賦碼、自動貼標并校驗,直到自動分類裝箱、封箱和碼垛的產線柔性配置。未來,食品包裝盒訂單將向紫丹聚集。
漢川合信:瓦楞彩箱智能工廠
在合興包裝旗下的漢川合信智能工廠,僅靠150人,一天可生產200萬個瓦楞彩盒,年產值高達十億。
該工廠將柔版預印工藝應用到瓦楞紙箱領域,通過引入600米/分的意大利衛星式柔印機和150米/分美國 HP卷筒數碼印刷機,同時滿足小單快反與大批量需求。在軟件建設上,合信智能包裝投入近千萬元搭建的 ERP、MES等信息化系統,如同企業的數字神經中樞,將訂單處理、生產排程、產品交付等全流程納入數字化管控,讓數據驅動決策,大幅提升運營效率。
相比傳統彩印貼面工藝,合信的瓦楞彩箱交付周期可縮短至24小時,生產生成降低20%,實現了對傳統彩箱工廠的降維打擊。
杭州大勝達:瓦楞紙箱智能工廠
大勝達杭州智能工廠,5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一線員工數量卻只有40幾人。工廠有一串紙包裝生產制造密碼——12810,代表產品銷售1小時訂單需求響應、2小時接單,8小時產線投產,10小時訂單交付。
作為國內紙包裝行業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大勝達通過三期智能化建設,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構建了覆蓋設計、生產、物流的全鏈條智能體系,實現了瓦楞紙箱大規模定制化生產。
隨著大勝達紙箱智能工廠的不斷復制,以及小單快反時代的加速到來,未來有望虹吸其它同行的紙箱訂單。
滁州龍利得:瓦楞紙盒智能工廠
在龍利得安徽滁州智能工廠,瓦楞紙盒無人生產線已投產多年,原先需要4條傳統流水線、200多名工人。現在只需4名員工負責操作單臂機器人、碼垛機器人、AGV(自動導引運輸車)等自動化裝備。
龍利得實現了一體化研發、設計、客服、營銷、智造、倉儲、物流、售后等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構建,還推出了以訂單管理系統為核心的客戶端,實現了實時跟蹤、定制化生產、可視化過程、質量全生命周期追溯以及過程中預防性風險控制。

一旦龍利得將這種無人產線復制到全國各地,瓦楞紙盒訂單將盡數納入囊中。
上海艾創:工業包裝袋智能工廠
在艾錄股份總投資超13億元的上海艾創智能工廠,通過AI將換單效率直接優化了50%,產品良品率穩定維持在99.5%以上。整個車間每班只需配備6-7名工人,產能相當于2500名傳統制袋工人的產出。
項目大量采用AI技術、工業互聯網和MES自動化物流系統,旨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并穩定產品質量。未來工業用紙包裝、復合塑料包裝將盡歸艾創。
那么,接下來該怎么辦?
平說AI認為,轉型迫在眉睫:中小企業走輕資產路線,利用AI賦能轉型超級個體;先進生產力企業升級單品智能工廠,對接超級個體訂單。





總投資高達41億歐...
寶捷越南展廳開業 ...
伯樂智能越南啟新...
美的巴西工廠正式...